一張便箋,一段救找九宮格聚會災舊事–文史–中國作家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d14ce1dfc23.29977734.

“弘願已隨流水往,舍身卻為救人來。”于右任弔唁如皋沈卓吾,撰此挽聯。邇來,如皋正修志書,不測發明于翁手澤。聯中下款“挽沈卓吾師長教師”,勾起我的回想。

年夜約十年前,我為如皋檔案館編書,有幸進庫,曾手撫沈卓吾編寫的《總理奉安實錄》。此書為平裝布面本,裝幀講究,印于1930年。當時,沈卓吾攜書饋友,一本簽贈宋慶齡,現存孫中山舊居留念館;還有多冊,他帶回如皋,后回檔案館、藏書樓。書中記敘,于右任為“總理專刊編輯委員會委員”,沈卓吾為“總理專刊編輯委員會兼任干事兼秘書”。兩人情投意合,都是孫師長教師的跟隨者。同道謝世,于右任悲哀不已,作聯責無旁貸。挽聯可謂妙筆點睛,點出了沈卓吾的救災業績。

沈卓吾(1887—1931)

那樁救災豪舉,可從A Poor Boy’s Rise(《窮男孩逆襲記》)說起。此文刊于1932年6月8日《字林西報》,簡述沈師長教師的傳怪傑生,筆者節譯如下:

沈師長教師的生長,始于布衣階級。盡管他是個貧窮的男孩,僅僅結業于如皋一家產業黌舍,但不久后他前去上海,在一家本國公司任務。他把業余時光所有的用來進修。在任務中,他與孫中山、孫科父子變得熟稔起來。他還受聘于當局,辦事于財務部。如皋人深深地懷念他。追思會正在舉辦,富豪與布衣都積極介入。沈師長教師在他的平生中,輔助過很多貧民。他籌集大批基金用于接濟浩繁來自江蘇其他處所的難平易近。

“窮男孩”逆襲后,太丘道廣,飾演良多腳色:他任過孫總理秘書,引領張孝若謁見中山師長教師;他做過報社主編,上街演講,影響了行將赴法留學的陳毅;他客串過司儀,掌管郎靜山的婚禮……但是他更為光榮精明的人生腳色,當數善士,即引文最后所述:籌集資金,接濟難平易近。于右任筆下的“弘願”,當也指此。若為“弘願”尋覓一則“小注”,無妨讀下我手邊這張沈卓吾致葉恭綽的信箋:

昨承交下五千元捐助江北災賑,至感善良。為節儉匯費起見,分辨匯送,計揚州哀鴻收留所一千元(收條第一號),南通哀鴻收留所一千元(收條第二號),如皋哀鴻收留所一千元(收條第三號),上海濟生會五百元(收條第四號),鎮江紅萬字會五百元(收條第五號),興化急賑會五百元(收條第六號),如皋災嬰留養所五百元(收條第七號),合計五千元。

謹上

遐公師長教師                 卓吾再拜

沈師長教師這張行草便箋,寫于1931年秋。彼時,江淮爆發洪流災,長江水位屢屢低落,年夜運河沿線水堤處處決口,8月底,據那時報章記錄,僅邵伯就有4萬哀鴻遇難。9月,淮陰、淮安、寶穴、阜寧一線又紛紜垂危,興化50萬人棲浮水上。江北平原,已成澤國。“水邊窪地”如皋,地形恰如倒扣釜底,高于周邊里下河諸縣,但也遭受潮流泛溢,禾苗沉沒,招致哀鴻萬戶,露宿四野。

沈卓吾作為路況部處事員,宵衣旰食,全力救災。據《平易近國日報》《申報》等報道,8月底,他急電江蘇:高郵、邵伯被淹,數十萬同胞亟待救濟,應令泰縣、泰興、東臺、如皋、南通、海門組織水患救護會,雇用平易近船,清算寺廟,極力救人。9月6日,沈卓吾帶領中外工程師高爾克、卓敬三等,連夜離滬。越日早上五點,他們抵達鎮江,進住年夜華飯館。隨后,他們冒險趕往江北災區,謀劃開挖鎮江一帶土山梗塞決口。三日后,沈卓吾前往鎮江,多人染上腹瀉。越日下戰書,旅滬下河被淹各縣人士召開緊迫會議,沈卓吾趕赴上海新閘路會場。與會職員喟嘆江邊各縣,已然汪洋,水蓋屋頂,請愿有效,請求無果,幸有沈師長教師臨危不懼,于是所有人全體起立,向他致敬。9月25日,沈卓吾又趕往新閘路會場,列席旅滬江北被淹七縣人士會議。此時,他已三次趕赴災區,大師推薦他草擬江北弭災會章程及宣言,由其聚集350余萬元所需支出。年夜會還決議將治水工程縮至兩個月,過期將遭死刑。

9月初,如皋遵令建立收留所,派船往還災區。10月,東臺水勢又漲,僅兩天內就有70多人至如出亡(1931年10月16日《如皋報·東臺水勢又復漲》)。舊人未往,新人又來,如皋一時光哀鴻如水涌,壓力比山年夜。其間,“九一八”事情迸發,如皋人同仇人愾,掀起救災飛騰。圣約翰年夜學原傳授、如皋中學教員蔡不雅明,寫下《反日救國歌》,激勵接濟哀鴻。10月14日《皋報》(于右任題眉)傳來好新聞《沈卓吾在滬向葉遐輝募洋一千元》:

邑人沈卓吾,對于慈悲工作,素具熱情。沈君近在上海向友人葉遐輝君捐獻到年夜洋一千元,于昨日由如皋農人銀行匯轉,交本縣收留沿運哀鴻委員會賑災云。

“葉遐輝”應為葉遐庵,即使箋中的“遐公師長教師”。盤點箋中所述七張收條(現存冷齋),葉恭綽共捐5000元。10月6日,沈卓吾向上海濟生會(會長王一亭)轉交500元。7日,他向通如崇海啟旅滬同親會轉交500元,用于南通哀鴻收留所。同日,沈卓吾又奔走于新華信托儲蓄銀舞蹈教室行、上海貿易儲蓄銀行,向如皋農行、鎮江農行、揚州商會,分辨匯出2000元。如皋哀鴻收留所擔任人馬繼之于13日取得1000元匯款。如皋育嬰堂兒童留養所擔任人黃愚人(善士,逝后熊希聚會場地齡、居正皆題字)取得500元匯款。沈卓吾半歲掉怙,一路艱苦,進讀如皋孤幼書院(晚清進士周景濤開辦),他是以很關愛孤兒,才請友人向如皋育嬰所捐錢。為示謝意,如皋縣收留沿運哀鴻委員會、如皋縣育嬰所,在《如皋報》《皋報》上註銷《感激年夜慈善家葉遐菴、沈卓吾兩師長教師》等市場行銷。如皋哀鴻收留所四處接濟哀鴻,沾染了麻風專家海深德(LeeSjoerdsHuizenga)。他致函收留所:“貴會泛愛為懷,設收留所,敝國人士,靡不敬佩。”海醫師也籌資600元,購辦冷衣棉被,送至西門外收留所。他還往南門外收留所任務出診。(1931年10月16日《皋報·捐錢賑災沿運哀鴻》)

如皋的救災結果,惹起本國記者的追蹤關心。10月27日,《華北前驅周報》刊載一篇Refugees From The Floods(《來自洪水的難平易近》),筆者節譯如下:

年夜約1400名來自蘇北的水患難平易近,正獲得如皋人大方的照顧。哀鴻被安頓在如皋四門外的寺廟中過夜。每組哀鴻取得大批草料,用于展床。哀鴻們一天兩頓飯,還取得充分的衣服、毯子,用于保熱……如皋慈悲機構需求破費大批的財帛。僅僅食品一項,天天就需求開支200元。

如皋救災事宜正嚴重展開時,居然產生了不幸的慘劇。12月13日,沈卓吾偕其岳母及親戚數人,搭乘搭座年夜達公司年夜德汽船回籍救災。汽船行至常熟七看沙掉火,他不幸遇難,時年44歲。《中國晚報》(沈卓吾開辦)派人前去常熟、南通沿江一帶,持續四日,搜索遺骸。年夜達公司派出年夜豫號救濟,部門職員獲救。據目睹者描寫,沈卓吾在猛火中手持救命圈跳進江中,從此掉聯。同業女眷,葬身火海。(1931年12月17日《申報·征訪沈尸》)通如崇海啟同親會、暨南年夜黌舍長鄭洪年均于《申報》註銷市場行銷,賞格尋覓沈師長教師著落。葉恭綽尤為熱情。他聽聞凶訊,即赴霞飛路沈府,訊問概況,安慰老友家人。他還往年夜生紗廠,尋到賬房吳寄塵,共赴十六展年夜達公司,詳詢年夜德出事原委,令年夜達公司派人前去事發地址,尋覓活跡逝世尸。最后,葉師長教師又往信向年夜達公司董事長張孝若乞助。(1931年12月21日《小日報·葉恭綽關懷沈卓吾》)

等候約4個月后,葉恭綽等人無法講明:將于玉梵剎舉辦沈卓吾悲悼會。講明刊報兩天后,古跡呈現了:1932年4月24日傍晚,沈卓吾遺骸漂講座場地浮約四個月后,現身浦東高橋四周江上。6日后,悲悼會如期舉辦,于右任等名人列席。禮堂挽聯比比,以于氏所撰,最為貼切。5月17日,沈卓吾棺木從上海出發,運回如皋,兩個月后下葬城東仙鶴鄉。再過兩個月,沈卓吾母親又不幸離世,葉恭綽敬題“節母陳太夫人遺像”舞蹈場地(平易近國本《沈氏宗譜·卓吾公傳·節母陳孺人傳》)。

沈卓吾不幸遇難,他的六位兒女同時掉怙。故人們牽掛著沈卓吾家人。1931年12月下旬,即沈師長教師掉聯后數日,葉恭綽、鄭洪年等八位老友在《申報》上刊發《敬告沈卓吾師長教師戚友公鑒》,切磋贊助沈家事宜。葉恭綽、孫科、梁冷操、鄭洪年四人合捐10000元,張孝若捐1000元,吳寄塵捐500元……張學良等人也出頭具名設定沈家諸事。(1932年5月6日《晶報·記沈卓吾之身后》)近年來,南通趙鵬教員從拍賣圖錄中發明了1932年9月張孝若寫給葉恭綽的回信,從此信內在的事務可知,鄭洪年(字韶覺)、葉恭綽盼望張孝若捐資支助沈家。張孝若原是年夜達汽船公司年夜股東,對于老友離世,頗為愧疚。他先后已出恤金1500元,此回又以私家名義捐贈400元。在葉恭綽諸友的贊助下,沈卓吾后人得以長年夜成才。

沈師長教師下葬至今已九十余載,村夫仍在悼念他。2022年,如皋重建了中山鐘樓,尋回了沈卓吾書寫的石碑《如皋中山鐘樓記》。說來也巧,中山鐘樓于1931年中完工,歲末,數千名哀鴻都凝聽過那婉轉的鐘聲。

TC:9spacepos27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