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四川脫貧攻堅有08靠設計視覺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c850319f5e77.43275452.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今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四川作為主戰場之一,任務非常繁重。這項工作進展怎么樣,大家都很關心很關注。為幫助大家更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國務院新聞辦此次在四川舉行新聞發布和采訪活動,從一個側面反映全國的工作情況。

今天,我們首先舉行新聞發布會。我們請來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先生,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人形立牌尹力先生,請他們圍繞“牢記總書記關懷囑托 打好四川脫貧攻堅戰”這個主題,向大家介紹四川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發布會后,我們將組織記者去涼山州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實地采訪。參加發布和采訪活動的記者,有很多是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地趕來的。大家很辛苦,我們對大家表示感謝。

下面,先請彭清華書記作介紹。

2020-09-09 10:06:11

彭清華: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在這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美好時節,我很高興在美麗蓉城和海內外新聞界的朋友見面,對大家的到來,我們表示熱烈地歡迎。同時,也十分感謝國務院新聞辦給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使我們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四川脫貧攻堅的情況。首先,我要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四川脫貧攻堅事業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各兄弟省份、社會各界、海內外人士以及媒體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來過四川,也有的是第一次來。這里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四川的情況。四川地處中國西南部,在中國三級地理階梯里四川是在第二級,也是一個過渡地帶。四川中部是四川盆地、包括大家熟悉的成都平原,西部是青藏高原,北部是秦嶺山脈、大巴山脈,東部是丘陵地區,南部是云貴高原。從這一介紹大家就能知道四川中部是平原丘陵地區,周邊都是高原和山地,除了沒有海洋和沙漠,中國其他主要地理形態四川基本都有。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四川也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四川是中國的人口大省、經濟大省、資源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是我們的基本省情。我曾用“四五六”三組數字概括四川的特點,“四”是指四川人口在全國排第四位,戶籍人口9100多萬;“五”是指四川幅員面積在全國排第五位,有48.6萬平方公里;“六”是指四川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六位,去年達4.66萬億元人民幣,近十多年來我們大體每3-4VR虛擬實境年新增1萬億元經濟總量。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既有像成都平原這樣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也有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的貧窮落后地區,2013年底全省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5萬、占全國7%。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地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大小涼山彝區,國家明確的“三區三州”貧困地區涉及我省的就有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所以,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黨的AR擴增實境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下足“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了決定性成效。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625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20萬、年均減少1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9.6%下降到0.3%,甘孜、阿壩、涼山這三個州所有涉藏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四川連續4年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考核中被綜合評價為“好”的等次。十八大以來這幾年是四川減貧進度最快、脫貧成效最好、貧困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0-09-09 10:56:21

彭清華:

一是從基本溫飽到吃穿不愁,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差,尤其大小涼山彝區缺衣少食情況更為突出,人畜共居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發展種養業、引導群眾外出打工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普遍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收入,沒有勞動能力的也都享受了低保兜底,基本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同時,我們還大力推進安全住房和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全省有136萬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62.2萬貧困群眾進行了農村危房改造,有295.9萬存在飲水困難的群眾現在都喝上了“干凈水”。百萬貧困群眾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茅草房搬進了通電通水、安攤位設計全敞亮的新居,用上了沖水廁所和家用電器,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二是從交通閉塞向內聯外暢,貧困地區基礎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許多邊遠山村不通公路,綿延的大山阻隔了群眾出行。現在,“溜索改橋”項目全面完工、10多萬群眾告別了溜索出行的歷史,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11萬多公里,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客車,快遞網點也基本實現全覆蓋,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坐公交、收快遞。同時,還建起了一批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即使在最偏遠的鄉村,群眾也能用上電燈、看上電視,可以打手機、上互聯網。

三是從缺醫少學到全面保障,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偏遠貧困地區醫療、教育資源不足,就醫難、孩子上學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現在,全省基本構建起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大病救治覆蓋率達到99.6%,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的占比控制在10%以內。一些危害生命的地方病、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比如在一些藏族鄉村以前廣泛流行的包蟲病檢出率現在已下降至0.02%,大骨節病連續8年沒有新增病例。同時,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全面實行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9+3”免費職業教育和“一村一幼”,貧困家庭的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有的還包括中職學校,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四是從產業匱乏到百業競興,貧困地區發展動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千百年來,許多貧困地區基本上靠天吃飯,產業基礎十分薄弱。近年來,我們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行“一村一品”,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產品品質、做長產業鏈條。現在每個貧困縣都建有現代農業園區、每個貧困村都有集體經濟,全省共推出優質農產品品牌149個、區域公共品牌12個,有力助推了貧困地區的發展。全省88個貧困縣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57.9億元、是2013年的1.68倍,全省貧困家庭去年人均純收入7690元、是2013年的2.81倍。

五是從陳規陋習到文明新風,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思想保守、觀念落后,是造成一些地方長期貧困的重要根源。尤其涼山彝區以往由于地理封閉、社會發育程度較低,多年來盛行高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老人去世了要殺幾頭、十幾頭牛或者羊,個別的甚至上百頭牛大宴賓客,實際上大大增加了家庭負擔。孩子結婚廣收彩禮、互比排場,造成走一位老人還幾代人情、娶一個媳婦背一身債的情況。現在每個村都制定了村規民約,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群眾負擔大幅減輕。同時,我們扎實抓好感恩奮進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知恩圖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貧困群眾精氣神發生了明顯變化。

2020-09-09 11:00:04

彭清華:

四川脫貧攻堅成效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它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向貧困宣戰的宏偉實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

這場宏偉實踐,集中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消除絕對貧困的堅定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群眾充滿深厚感情,對脫貧攻堅始終念茲在茲,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幾年來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看望貧困群眾、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先后7次召開打贏脫貧攻堅戰專題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我本人有幸參加了其中5次座談會,深受教育。總書記十分關心四川脫貧攻堅,2018年春節前夕深入大涼山腹地貧困彝區視察指導,沿著崎嶇山路走村入戶、體察民情,并在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2019年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還深切牽掛看望過的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等彝族貧困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為民情懷、必勝的攻堅決心和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全黨作出了表率,激勵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攻堅克難、向貧困宣戰。

這場宏偉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強有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黨中央一聲令下,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立下軍令狀,全國上下迅速響應,各級黨組織全力以赴,在全社會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就四川而言,我們為全省88個貧困縣各選派1名掛職副書記專職抓脫貧工作,對貧困村貧困戶逐一落實幫扶單位、幫扶力量、幫扶舉措,派出5.8萬多名駐村幫扶干部常年扎根基層、助力脫貧攻堅。在中央統一安排下,廣東、浙江兩省17個市61個縣和四川的68個貧困縣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24個中央單位和379個省級單位開展定點扶貧,7.5萬戶民企和商協會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脫貧攻堅幫扶力度之大、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社會動員和組織能力,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這場宏偉實踐,雄辯證明了中國人民具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幸福是奮斗得來的。這些年脫貧攻堅戰打下來,無論是本地黨員干部,還是外來幫扶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大家舍小家為大家、一塊苦一塊累一塊干,涌現出了很多先進人物和模范事跡,令人感動。我在涼山州喜德縣調研的時候,見到一位貧困村第一書記。她叫劉驥,四十多歲,是位女同志。她去扶貧的時候,父親突然病故了,留下年邁的老母親沒人照顧。這時候她有兩個選擇,一是向組織要求回去照顧母親,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她做了另外一個選擇,把老母親接到村里跟她一塊住,這樣她一方面能夠盡子女的孝道照顧母親,另一方面也盡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其實像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在四川的幫扶干部里有很多“夫妻檔”,就是夫妻一方去搞脫貧,然后把自己的丈夫(妻子)帶來跟自己一塊參加,僅涼山州就有26對這樣的“夫妻檔”。還有一些干部在扶貧工作中,因過度勞累或突遇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和幫扶工作隊員沖鋒在前、拼搏實干、無怨無悔、無私奉獻,模范踐行初心使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各位媒體朋友,脫貧攻堅戰即將全面收官,目前我省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任務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最后的查漏補缺和收尾收口工作。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底氣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百米”,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我就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20-09-09 11:02:41

胡凱紅:

謝謝彭書記,我們開始提問,提問前請媒體通報所代表新聞機構。

2020-09-09 11:04:5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全息投影人口全FRP部脫貧。我們注意到,目前四川涼山州還有7個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請問下一步涼山州能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嗎?謝謝。

2020-09-09 11:18:10

彭清華:

感謝你對涼山脫貧攻堅的關心,你非常了解情況。四川脫貧攻堅任務很重,但最重的是在涼山。我們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625萬,其中涼山超過了88萬。現在我們全省剩下20萬貧困人口,其中有17.8萬在涼山。我們還有7個未脫貧的貧困縣、300個未脫貧的貧困村全部都在涼山,也就是說其他地方只有一些零星貧困戶沒有脫貧,涼山還有7個縣300個村整體沒有脫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涼山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解放前涼山彝區處于“刀耕火種”“以物易物”的貧窮落后狀態,解放后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社會制度上的“一步跨千年”。經過這幾十年的努力,涼山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發展,但是整體發展水平與全國、全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黨中央高度重視涼山脫貧攻堅工作,從多方面給予了重點支持,安排了10個中央單位開展定點扶貧、廣東省和浙江省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四川省委、省政府把涼山彝區作為重中之重,近三年新增財政幫扶資金超過280億元,從全省選派了5700多名干部組成綜合幫扶工作隊常駐涼山,實現了所有貧困村全覆蓋,每個工作隊3-5人,與當地基層組織和干部群眾一起抓脫貧攻堅工作。涼山州有17個縣(市),其中11個是貧困縣,目前有4個已經脫貧,剩下的7個貧困縣經過近年來的努力,也基本達到了脫貧標準。現在,即使是最偏遠的地方,也修通了道路,建成了彝家新寨,辦起了一村一幼的教學點,貧困村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能夠學會普通話,這樣就能夠正常地接受小學教育,避免上學之后因為跟不上課而輟學。這些年,大家非常關注懸崖村,村子在懸崖峭壁上,村民出行、孩子上學,每天都要爬幾千級階梯,但是這些階梯都是樹枝、藤條綁起來的,很不安全。現在藤梯已經改成2500多級的鋼梯,應該說安全沒有問題了。同時,在村里還在發展民宿、旅游,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今年又傳來好消息,山下的移民安置點已經建成,山上的貧困群眾現在全部都搬到山下來居住。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光涼山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有7萬多戶、35萬多人,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40%。

對現在剩下的7個未脫貧縣,我們采取了超常舉措,由省級領導牽頭掛牌督戰,派出省直部門組成工作專班常駐涼山,和基層干部群眾一起商量辦法,具體解決問題。目前,貧困群眾已全部搬遷入住,其他工作也處于最后掃尾和鞏固提升階段。所以,對全面完成涼山州剩余7個未脫貧縣的脫貧任務,我們是有信心的。

脫貧只是第一步。我們將在鞏固好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持續統籌推進產業發展、教育醫療、移風易俗等方面的工作,解決好涼山彝區深層次的致貧因素,讓彝族群眾能夠實現穩定脫貧,在此基礎上過活動佈置上小康生活。

謝謝。

2020-09-09 11:18:48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請問今年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之后,我們解決了絕對貧困,未來怎么解決相對貧困,提升人民收入?謝謝。

2020-09-09 11:20:34

彭清華:

脫貧攻堅有一個定義,就是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消除絕對貧困。你剛才講到,還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這也很重要。因為減貧是一項長期任務,任何時候、任何階段總有相對貧困的人口,即使我們完成脫貧攻堅,相對貧困人口還是存在的。所以黨中央高度重視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把建立長效機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以實現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們在53個縣(市、區)開展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總的要求是“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也就是說我們的脫貧政策在今后一定時期還會繼續保持和延續。但我們將按照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對一些工作方式、工作重點作適當調整,把改善交通條件、教育醫療條件、產業發展條件擺在突出的位置,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不斷解決相對貧困問題。

謝謝。

2020-09-09 11:34:20

人民日報四川分社記者:

剛才清華書記介紹了四川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百萬,全國人民也都非常關心這些貧困群眾老鄉們從老房子里搬出來,搬進了新居之后,現在的新生活是什么樣的?后續還有哪些具體的幫扶措施?謝謝。

2020-09-09 11:35:19

尹力:

大家知道,造成貧困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重要原因。在長期的扶貧減貧工作中,中國政府探索總結出易地扶貧搬遷的做法并作為一條行之有效的專項扶貧措施。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136萬貧困群眾,政府投入775億元,建成住房37萬多套、建筑總面積3100多萬平方米,目前貧困群眾已全部搬入新建的住房。用搬遷群眾的話講,搬入新居后,住得更安心了、過得更舒心了、變得更有信心了。

講住得更安心,這是因為貧困群眾擁有了安全適用的房子。以前,這些貧困群眾大多居住在高山上陡坡上,自然條展覽策劃件差,自然災害和地方病頻發;如今,挪出了窮窩,住上了生活方便和安全有保障的新房。貧困群眾搬遷由各級政府承擔了絕大部分蓋房的資金,搬遷戶每戶自籌不超過1萬元。我們始終把群眾住房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從搬遷選址、房屋設計到竣工驗收都嚴格落實規范要求,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標準。

講過得更舒心,這是因為同步配套建設的基礎設施讓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四川堅持路網水網電網和基本公共服務與搬遷住房的建設一體規劃、同步實展場設計施,這幾年建成集中安置點6300多個,配套建設農村公路、入戶電網、飲水管網;建設學校110多所、衛生院(所)2000多個,修建村文化室、活動室等3000多個。同時,開展“一村一幼”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貧困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講變得更有信心,這是因為特色產業發展讓貧困群眾有了長久生活保障。不少貧困群眾認為,住上好房子只是面子,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才是里子。四川高度重視貧困群眾后續發展能力,通過培育扶持特色產業、大力開展就業幫扶,讓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依托。目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50多萬貧困群眾從事發展特色農林業,20多萬人到外地務工,還有10多萬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群眾普遍收入穩定增加,對搬遷生活滿意且對未來充滿信心。

目前,貧困群眾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了。當然,也還存在個別搬入新居的群眾,由于習俗習慣、缺乏技能等原因,對新環境還有不適應的情況。對此,我們將做細做實工作,實現“基本生活穩定、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一是加強系統謀劃。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制定后續扶持FRP政策措施,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加強動態監測。及時準確掌握脫貧舉措落實和貧困家庭收入變化等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加強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等產業,加大就業促進力度,推行資產收益扶貧。四是加強社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搬遷安置社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提高綜合治理能力。

謝謝。

2020-09-09 11:36:10

路透社記者:

請問四川省過去七年在扶貧方面總共投入了多少資金?人均的成本是多少?我們也很好奇,四川省幫助這些少數民族易地搬遷或者脫貧過程中,怎么保存他們的文化、民俗和語言?謝謝。

2020-09-09 12:09:20

彭清華:

我來回答你的提問。

第一個問題,我想你主要是想了解四川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情況,這里我給你介紹幾筆大的賬。這些年,我們在中央支持下加大了脫貧攻堅的資金投入力度,剛才講脫貧能夠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沒有資金保障是做不到的。這些資金主要包括幾大塊:這幾年全省累計投入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735億元;累計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超過了1000億元;累計投入行業扶貧資金是7900多億元。這是把不同渠道的資金加以整合,集中地用于脫貧攻堅。此外,2016年以來通過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支援等,直接投入和幫助引進資金230多億元。參展這幾大塊加起來接近1萬億元,這是一個總數。但要說明的是FRP,這些資金投入不限于貧困戶,比如教育、衛生、交通、水利、住房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就業支持、社會保障等,貧困地區其他群眾也是共享的,很難說單獨就貧困群眾而言每人得到了多少,因為很多是基礎性、區域性的投入。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相對具體的數據。剛才我講到全省有136萬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大體上是按照每人6萬元的標準,這里面貧困戶每人出2500元,也就是說兩口之家出5000元、三口之家出7500元、四口之家出1萬元,然后每戶1萬元封頂,如果是五口六口之家也最多只出1萬元錢,剩下的全部由政府來籌措。現在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的民生支出占65%左右,其中就包括扶貧的支出。謝謝。

第二個問題講到像彝區這樣的地方怎么保存文FRP化,包括語言、民俗。四川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世居少數民族有14個,有全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還有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都創造了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彝族獨特的語言文字、建筑服飾、歷法節慶、風俗習慣等,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近年來,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在加快涼山彝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同時,也注重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我們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保障和促進彝族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制定了《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將彝語文教學納入涼山州國民教學體系,實施彝漢雙語教學;支持開展古彝文古籍的保護研究,完成了《彝歷百科》等書籍的整理、編輯、出版工作;大力發展彝語文新聞出版事業,《涼山日報》有彝文版、涼山電視臺有人形立牌彝語頻道,同時專門編制了彝文的識字手冊在彝區農村群眾中推廣使用彝語文。過去由于涼山教育比較落后,很多孩子上不了學,雖然能講彝語,但不認識彝文、不識漢字。現在因為普及雙語教學,孩子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也學彝文,很多雙語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同時,我們還大力傳承發展彝族的民間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支持涼山州創建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8項、省級非遺名錄項目105項,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彝族的火把節被稱之為“東方的狂歡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來體驗。

我剛才介紹涼山有35萬人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這些新安置點的建筑都注意保存了彝族的文化傳統和建筑風格,有很多民族元素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